在北京中轴线旁,正阳门下,坐落着一幢简约的建筑——北京市规划展览馆,北京的古都风韵和现代风貌都在这里展现。7月16日,新京报记者走进北京市规划展览馆,《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8年-2035年)》实施成果展常态化对外开放。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办公室首都功能核心区规划处副处长严坤介绍,目前,核心区控规实施两轮行动计划顺利推进,推动老城整体保护取得显著成效。比如,推动老城整体保护与复兴,太庙等一批重点文物完成腾退,修缮景山万春亭和绮望楼、天坛祈年殿和神乐署、先农坛庆成宫和神仓等,皇史宬、正阳门箭楼、新市区泰安里等重要文物面向社会开放,历史文化金名片愈加闪亮。
探展
老旧小区改造,老街坊原址回迁新房子
北京市规划展览馆一层,《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8年-2035年)》实施成果展里,讲解员迎来送往一拨又一拨参观者。
本次展览以“迈向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首善之区”为主题,分为“大国中枢,纲维有序”“古都巍峨,焕彩新生”“民生重任,本固邦宁”“数说图解,共创未来”四个专题,以图文展板、实体模型、数字交互等形式,立体展现自2020年至2024年,核心区控规实施在政务保障、老城保护、民生改善等领域取得的成果。
展厅里,一段段关于北京老城保护、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的鲜活案例和故事,让参观者们发现,核心区控规的成效就在身边,与生活息息相关。
在展览馆的墙上,展示着一张桦皮厂胡同8号楼的照片。“这是北京首个装配式危旧楼改造项目。”严坤介绍,这个项目位于北京二环内,周边小区林立、人流密集、交通繁忙。2017年9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获批,提出要统筹推进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和有机更新。针对北京老旧小区存在大量危旧楼房的实际特点,探索出“原拆原建”的方式,即在危旧楼改造过程中,将原有的建筑拆除后,按照原样进行重建。这种方式既保留了小区原有的风貌和历史特色,又能够满足居民对于居住环境的改善需求。如今,桦皮厂胡同8号楼的20户居民,已经搬进了新房子,家庭地址没变,还是桦皮厂胡同8号楼。
皇史宬对外开放,市民零距离领略古建风貌
在“推动文物腾退促进保护利用”展区,展示着央地协同腾退优化整合文物资源——皇史宬的案例。皇史宬始建于明朝嘉靖十三年(1534年),是我国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皇家档案库建筑群,其建筑特点、规制之美和匠心之韵别具一格,现为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明清档案陈列室。但由于历史原因,皇史宬北院、南院分属不同单位管理,且南院有20余户居民居住,文物长期不能得以整体开放利用。
2021年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完成对皇史宬北院的修缮和展览布设,并于9月重新对公众开放预约。2019年,北京市启动皇史宬南院住户腾退和违章建筑拆除,之后故宫博物院实施院落修缮。2022年,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和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多次沟通协调,推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与故宫博物院签订皇史宬南院合作协议,最终实现南北院文物资源优化整合并面向社会开放。皇史宬的古建风貌和历史文化价值得以向全社会整体呈现。
严坤介绍,近年来,北京以中轴线申遗为抓手,央地协同有序开展核心区文物腾退,全面推进老城保护。目前已腾退太庙、社稷坛、天坛、先农坛等一批重点文物,修缮景山万春亭和绮望楼、天坛祈年殿和神乐署、先农坛庆成宫和神仓等,皇史宬、正阳门箭楼、新市区泰安里等重要文物面向社会开放。
谈核心控规
划定36条景观视廊,重现银锭观山等历史景观
此次展览其实只是核心区控规成果的一个缩影。据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五年以来,核心区坚持以“城”的发展服务保障“都”的功能、以“都”的功能牵引带动“城”的发展,控增量和疏存量相结合,内部功能重组和向外疏解转移两手抓。
依据核心区控规,北京严格控制老城建设开发强度,多措并举推动建筑规模减量,顺利完成第一阶段减量目标。深入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持续推进教育、大型医疗设施在全市均衡布局,与其他地区103所义务教育学校建立“手拉手”结对关系,完成天坛医院等9家市属医院向外疏解。
该负责人表示,北京注重老城整体保护,以中轴线申遗为抓手,老城空间格局保护、重点文物腾退利用、传统平房区保护更新、街巷风貌精治等形成标志性成果。北京中轴线申遗圆满成功,核心区世界文化遗产数量增至4项。以遗产保护实施体系为指引,完成国家话剧院高层住宅楼拆除降层、钟鼓楼周边第五立面环境整治、重现银锭观山历史景观。
加快推进重点文物腾退及活化利用,社稷坛、太庙、先农坛等市属机关单位用房文物腾退顺利完成,皇史宬、正阳门箭楼、新市区泰安里等重要文物面向社会开放。以申请式退租为抓手带动传统平房院落保护更新,完成菜西、力学胡同等片区院落腾退改造。推进街巷环境综合整治,实施完成平安大街、崇雍大街、西单北大街等慢行交通系统和景观环境品质提升,重现古都京韵。
建花园城市,推动口袋公园、林荫大道多维建设
该负责人介绍,北京注重街区保护更新,高新产业(300832)聚合、商业迭代焕新、存量空间功能重构、花园城市建设等优秀实践不断涌现。持续推进金融街、金科新区等重点功能区优质产业要素高效集聚,北京证券交易所落户金融街。推进商圈升级改造,聚力打造故宫-王府井(600859)-隆福寺“文化金三角”地标,构建“老字号+国潮”特色文化消费街区。盘活老旧楼宇资源,老旧厂房转型升级,建成中关村雍和航星科技园、天宁1号文创园等示范性项目。精心建设花园城市,推动口袋公园、全龄友好型公园、林荫大道多维建设。
此外,该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北京注重民生改善,公共服务供给提质增效、老旧小区条件改善、静态交通治理精准施策等成效不断巩固。稳步推进教育设施建设,新建一批优质学校,助力19所“小而精”“小而美”学校品质再提升,普惠托位数达到2000余个。
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方面,建成安定门、交道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20余个急救工作站建设。打通养老“最后一公里”,累计新增近9000张家庭养老床位,建成运营15家区域养老服务中心,覆盖辖区内44.3万老年人。有序推动老旧小区和危旧楼房改造,累计完成既有住宅电梯加装200余台,顺利实施光明楼17号楼、桦皮厂胡同8号楼等危旧建筑改建并实现居民回迁安置。
谈总规
北京已形成2个万亿级、8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放眼到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总工程师、总体规划处处长冯雅薇表示,总体规划实施以来,北京以钉钉子精神精心组织规划实施,首都发展方式发生了深刻转型,首都发展格局实现了历史性变革。
“中轴线申遗圆满成功,带动老城整体保护与复兴,全国文化中心彰显引领示范作用。首都国际交往新格局加速形成,元首外交综合服务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国际交往综合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冯雅薇介绍,北京加快“三城一区”建设,服务保障在京国家实验室高质量运行,形成2个万亿级、8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实现新跃升。
数据显示,2024年全市常住人口2183.2万人,严格守住了2300万“天花板”。城乡建设用地有序减量,阶段性达到2035年规划目标。
全市各类公园已达到1100个
冯雅薇还提到,总体规划提出的“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城市空间结构日益优化。近年来,首都功能核心区第二轮控规三年行动计划有序实施,中心城区坚持减量提质和重大项目建设一体推进。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城市承载力和吸引力稳步增强。两轴地区加强规划实施统筹,有力推动中轴线遗产价值保护传承和长安街沿线环境提升。平原多点地区聚焦主导产业发展,推动高精尖产业落地实施。生态涵养区统筹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
“我们同步实现生态空间量质双升。”冯雅薇介绍,北京成功创建首个全域国家森林城市。全市各类公园已达到1100个,成为“千园之城”。同时,在超大城市治理层面,北京城市轨道里程从2015年631公里增长到2024年底的1244公里;持续优化住房供给结构,多种渠道提供保障性租赁住房,优化城市功能定位与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住房保障制度。
恒指期货开户配资,配资的好处,国家正规炒股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